农业汇集区转型科技涵养地
从农业“汇集区”到科技“涵养地”:高质量发展的蹲点日记(海报制作:方金洋)
天津市东丽区,古时被海退却的土地,如今却成为了“津滨双城”之间的“黄金走廊”。这里从一个农旅的“汇集区”发展成为了拥有多元产业的科技“涵养地”。这样的转变展示了企业创新成果在这里持续落地的发展趋势,也是地方在优化产业结构、构筑新的发展动能方面所取得的成就。
目光瞄准高端产业,认真融入区域合作的浩浩荡荡潮流。
一块硕大的黑色材料板,只需两根手指就可以轻松抓起。在灯光下,可以隐约看到材料上规则排列的纹理。“这种轻量级材料对航空航天、海洋工程等领域都**重要。”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丁常方说,这些轻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该企业的*强拳。
天津爱思达是一家专注于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,从成立之初就选择了“快车道”。成立五年多来,该企业已经参与了多个航空航天项目。
丁常方以天津与河北的生产优势发挥作用,以北京航天人才高地为基础进行前期设计。要想企业发展顺利,就需要与东丽区紧密结合,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。 季宝锋公司总裁表示,今年爱思达在天津已经计划扩建127亩的二期生产基地,并规划了在海南建立新的产业基地。跨区域的合作不断加深,让公司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。 爱思达车间内的工人正在检查产品生产情况(此图由受访者提供)。 今年9月,天津东丽区与北京经开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重点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、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产业链延伸布局,并完善了协同配套政策,已经落地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累计超过800个。 东丽区副区长连欣表示,近年来,东丽区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建,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,设立招商服务中心,引进培育先进生产要素等方式,已经培育了54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8%。 为了培育产业布局的层次性,东丽区正在积极推动。治友德制药有限公司产的货品经验了一番挑剔的批检。(来自受访者的图)
*近几年,东丽区依靠企业专利数据,挖掘了许多科技内容丰富的种子企业,对于重点培养的对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办法,精准化、定向培养,并且将其仔细分类存档,以便为以后的企业科技发展方向提供依据。
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,创新主体不断壮大,就以东丽经开区为例,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84家增加到今年的195家,增幅达到132%,也涌现出了一批持续进行研发创新、不断取得新突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,如金桥装备、荣力电子、基卡机器人等。
东丽区科技局局长吴彦楠表示,下一步,东丽区还将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与河北工业大学等国家创新资源合作,开展科技攻关,持续加强科技型企业培养,完善梯度成长培育体系,提升区域科技型企业品牌效应。
派出力量转型升级,开始走上绿色智慧的新道路
机器轰鸣,火花四溅,新天钢集团天钢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炽红的钢材不断地在生产线上前进。
这是新天钢产线,图是他们提供的。
企业一直追求节能减排、绿色低碳的目标,他们说“我们不限制环保投入的上限。”新天钢集团天钢公司能源环保部部长何增晓说,“我们在第三季度引进了2400万度绿电,我们总用电量的65%都是自发电产生的。”他们通过引进外部的绿电和升级高炉工艺来不断优化能源消耗,还在绿色技术方面走在行业的前列。
新天钢集团*新生产的“手撕钢”可以手撕、叠飞机,对折10万次都不会断裂,这对于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电子通信等领域来说是关键材料。
从可以叠飞机的“手撕钢”,到核电安全使用的钢绞线,新天钢集团在技术研发方面进展迅猛,不断焕发新的活力。
绿色科技为传统行业如钢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,企业改变了发展路径,也为节能减排技术提供了储备。
环境改善后,钢铁厂变成了“生态园”。新天钢集团天钢公司和联合特钢公司两个景区现已成为3A级景区,并向公众开放。
你晓得嘛,东丽区弄出来一个“绿色低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”,目标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。贾堤,就是东丽区的区委书记,说:“东丽区就喜欢把服务搞在企业*关键、*急需的时候,就是要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测的发展环境。”
上一篇: 中印加强合作共迎数字化机遇